原标题:2015教育培训盘点 高校创新转型成主打词
转眼我们已经步入2016年,回首过去一年的教育事件,从高考残疾考生首享延时便利,到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,再到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等,桩桩新闻都显示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发展。本期,让我们来一起细数2015教育年度事件。
1.残疾考生首享高考延时
2015年5月15日,教育部、中国残联联合印发《残疾人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管理规定(暂行)》,从2015年高考起,我国对残疾人考生提供必要和合理的便利。
规定中首次提出,书写特别困难的考生可以延长考试时间。考场可以为残疾考生提供包括:现行盲文试卷,大字号试卷,优先进入考点、考场,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予以协助等多项便利。这是恢复高考以来,在政策中明确体现出对考生的人文关怀。
2.复旦交大综合评价录取,自主招生考试放到高考后举行
今年是上海高考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的第一年。经教育部批准,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在上海市实施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(简称“综合评价录取”)。
关于自主招生,根据教育部规定,2015年高考自主招生不得在高考前举行,统一安排在高考之后公布分数之前。规定不得采用联考,所以“北约”、“华约”、“卓越”等自主招生联盟全部取消,各高校单独组织考试。2015年,上海各大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,大多安排在6月14日左右进行。
3.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出台
2015年6月,《乡村教师支持计划(2015-2020)》出台: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,推动城镇优秀向乡村流动,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;全面推开的“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”。据资料显示,目前我国乡村中小学生有4000多万人,让他们获取知识、不断成长的是280多万乡村中小学教师。
4.青少年校园足球加快发展计划发布
7 月22 日,教育部等6 部门发布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。
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,截至2015年8月,全国首批认定的青少年足球特色学校多达8627所,试点县区有38个。《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》 为校园足球勾画的蓝图很清晰。从教育部主导的顶层设计,到“足球特色学校2025年达到5万所”的具体目标,这一年,全国范围内的学校几乎同时吹响“足球集结号”。
5.地方高校转型发展
教育部、发展改革委、财政部印发《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》,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,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,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,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,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。这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“重技重能”时代即将来临,标志着对“手”的教育的理性回归。
6.2016年起所有高校将开设创新创业课
10月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首届中国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作出重要批示,强调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厚植大众创业、万众创新土壤。引发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。教育部发出通知,2016年起,所有高校将开创新创业课。
7.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统筹推进
2015年11月5日,国务院发布《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》,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。2016年开始新一轮建设,每5年一个周期,到2020年,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,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;到2030年,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,更多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的前列。
8.国家考试中作弊将追究刑责
2015年12月17日,教育部表示,根据2015年新实施的《刑法修正案》,在研考等国家考试中作弊将被追究刑责,处以管制、拘役、有期徒刑等不同程度的处罚。最近举行的研究生考试结束后,中国教育部官方微博“微言教育”发声明称,已接到举报“反映有考生收到个别科目部分试题的作答与考题内容相关”。教育部表示,接到举报后已立即报请公安机关继续调查,将严格按照《刑法修正案(九)》等法律法规,严厉打击国家教育考试中的刑事犯罪,绝不姑息。